說到提高免疫力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 不要破壞免疫力 生活中 有很多看似健康的習慣 實則就是在破壞它。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 免疫力最怕三件事 快來了解一下
錯誤一:過度消毒
疫情當下,什么東西都要消消毒才放心。
其實,正常的衛生清潔有助防病,但如果太干凈了,免疫力也會受損。
這是因為,人的免疫系統是需要訓練的,如果人體長期沒有機會接觸微生物,免疫系統便得不到鍛煉,就如同擁有一群不會打仗的士兵,遇到外敵入侵,就會一擊即潰。
因此,我們應該嚴把“清潔”與“消毒”的界限,避免“過度消毒”呢?
衣服:不必每次洗滌都消毒
一般來說,只有衣服受到污染時才需要使用消毒劑。
例如去醫院、發熱門診后;接觸有流感、腸道傳染病——如手足口病、甲肝、水痘等病人后,衣物需要消毒。
衣物消毒時可用專業的衣物消毒劑,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,再用清水漂洗干凈。
以市場上最常見5%的84消毒液為例,10毫升的84消毒原液,大約需要兌入2000毫升水稀釋,并讓其充分混合后使用。
洗衣機:一個季度消毒一次
洗衣機是很多家庭都會忽略的衛生死角,滾筒洗衣機的凹槽、過濾網、立式洗衣機桶和外壁之間、排水口等位置非常容易滋生微生物。
建議每次洗衣過后洗衣機開蓋通風30分鐘,及時清洗過濾網,可使用專用清潔劑、含氯消毒劑、臭氧等,至少每季度消毒一次。
家居物品:有風險時需消毒
原則上來說,家居物品只有在環境有風險、家中有病人時才需要對環境消毒。
消毒的重點區域包括門把手、水龍頭、臺面、椅子扶手、開關、熱水壺把手、洗手盆等。
消毒劑并不是濃度越高越好,按照說明中標示的使用濃度就足以殺死細菌。
如果覺得麻煩,也可用75%的酒精擦拭消毒。
衛生間:潔廁靈和消毒劑不能混用
潔廁靈成分多數含鹽酸,消毒劑則多是次氯酸鈉,兩者混合后會產生氯氣,對呼吸道傷害非常大,可能產生致命危險。
此外,馬桶消毒時,不能只消毒馬桶壁和坐墊。
平時,手部可能接觸的部位也是馬桶消毒的重點,如沖洗按鍵、頂蓋按鍵、馬桶蓋。
餐具水杯:一周消毒一次
家庭成員平時使用的餐具、牙具、水杯可每周做一次水煮消毒,消毒時水要沒過洗凈的碗筷,每次煮10分鐘左右即可。
建議使用公筷,可有效避免諾如、手足口、甲肝等疾病通過餐具進行傳播。
玩具、工具:外出需消毒
兒童戶外玩具、成年人的手機鑰匙等由于接觸外界環境,可能接觸到致病病菌,需要進行及時消毒。
長期置于家中的玩具或工具,以清潔為主即可,不必經常消毒。
錯誤二:濫用抗生素
生病就用抗生素的做法是錯誤的。
要知道,當機體受到細菌感染,人體免疫力無法應對的時候,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殺滅細菌。
但是,如果僅是病毒感染(如病毒性感冒),用抗生素就不對了。
此時濫用,不僅會有耐藥的危險,導致我們將來沒有抗生素可用,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。
哪些藥物是抗生素?記住下面16個字!
【磺胺】家族:如磺胺嘧啶、磺胺甲惡唑、磺胺米隆等。
【霉素】家族:如阿奇霉素、克林霉素、羅紅霉素、紅霉素等。
【西林】家族:如阿莫西林、氨芐西林、哌拉西林、美洛西林等。
【頭孢】家族:例如,頭孢拉定、頭孢地尼、頭孢曲松、頭孢哌酮等。
【培南】家族:如亞胺培南、美羅培南、帕尼培南等。
【環素】家族:如四環素、土霉素、地美環素、美他環素等。
【沙星】家族:如諾氟沙星、氧氟沙星、左氧氟沙星、環丙沙星等。
【硝唑】家族:如甲硝唑、替硝唑、奧硝唑等。
上述藥物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。
錯誤三:熬夜缺覺
研究表明,睡眠不僅是生理規律、生物節律,更是自我修復和對抗感染的重要手段。
熬夜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,因此建議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和充足的睡眠時間。
成年人較好的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,睡眠時長是7~8小時。
想要免疫力保持旺盛狀態 最好的辦法就是 學會吃飯! 學會下面的吃飯方法 把免疫力“補”回來!
01 保持一日3餐
想要改善免疫力,必須吃好一日3餐,不能隨意減餐,比如一天只吃一頓飯,這樣會導致營養素缺乏。
02 每天要保證4大類食物
這4大類食物要包含谷薯類(糧食類)、蔬菜水果類、蛋白質類(尤其是優質蛋白質),以及油脂類(包含烹調用油和堅果)。在每日的飲食中至少要包括這4大類食物,不可輕易漏掉。
03 每天要保證12種以上食物
在保證谷薯類、蔬菜水果類、蛋白質類、油脂類攝入的基礎上,每天要攝入12種以上的食物,這樣做更容易保持營養的均衡,長期堅持能夠有效改善免疫力。
04 一周要吃25種以上食物
一周要吃25種以上的食物,這樣做更有助于保證營養均衡,合理搭配。
來源:健康八桂 |